检验类型: 血栓止血类检测
检验项目: D-二聚体(D-Dimer)
检测内容: D-Dimer
收费名称: D-二聚体(D-Dimer)
收费代码: 601500005
检验价格: 47.1
检测部门: 生化
是否为急诊项目:
检测方法: 免疫透射比浊法
项目单位: mg/L FEU
参考区间: <0.4
危急值:
容器名称: 枸橼酸钠
容器图片: D-二聚体(D-Dimer)
标本采集: 抽静脉血1.8ml,注入到含0.2ml 枸橼酸钠溶液的(1:9)抗凝真空试管中,轻轻颠倒5~8 次,充分混匀。采血后在一小时内送检,如果不能立即检测,应尽快分离血浆,在4 °C保存不宜超过4 小时。如为红细胞压积异常,则需调整抽血量
出报告时间: 急诊标本接收后约半小时出报告,门诊标本约2小时,其他标本约3小时!
主要临床意义: 1、排除肺栓塞(PE) 诊断PE的金标准是肺血管造影,但其具有侵袭性。199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中,推荐使用D-二聚体检测作为急诊室肺栓塞诊断的筛选指标。大量研究表明,定量检测D-二聚体对PE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均为100%,当D-二聚体检测值<0.55mg/L时,可排除PE。 2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 被认为是目前诊断DIC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。D-二聚体含量与患者机体的纤溶状况呈正相关,D-二聚体含量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,经有效治疗后,D-二聚体含量逐渐降低。若D-二聚体含量>0.5mg/L,对DIC高危患者有极高的预报价值。 3、深静脉血栓(DVT)的筛查 DVT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,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,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。因此,有效筛选试验显得尤为重要。D-二聚体检测是DVT筛选的有效手段。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D-二聚体含量均升高。所以,临床上怀疑DVT的病人如果D-二聚体含量正常,可完全排除DVT的诊断,从而避免静脉造影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害。 4、脑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前,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,头颅CT是最重要的手段,但多数患者发病24h内CT变化不显示密度变化。发病后2~3周,脑梗死区处于吸收期,由于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侵润,病灶与脑组织密度相等,从而导致CT上见不到病灶。反复CT检查,加重患者负担,延误时间。近年报道D-二聚体检测可填补这一缺憾。在脑梗死急性期,D-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恢复期D-二聚体水平较急性期下降,提示预后良好;较急性期上升者,预后不良。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,溶栓后1h血浆D-二聚体水平急剧升高至峰值,维持6h,24h后基本恢复至溶栓前水平,48h后明显下降,基本恢复正常,与溶栓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。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,随着血栓溶解,D-二聚体含量急剧上升,当血栓完全溶解,血管再通后,D-二聚体含量迅速下降。如果持续较高水平不降,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或有继发性血栓形成。 5、溶栓的监测及评估 血栓发生后,及时给预溶栓治疗,使血流复通,阻止病情恶化,及早解除病人痛苦,更快缓解症状而痊愈,但溶栓是一种很危险很急切的治疗方法,而给药的浓度又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及病人的安危。因此药物的用法、用量是至关重要的。D-二聚体作为血凝块被降解的特异性物质,它随着血栓被溶解,其血浆含量会不断增加。D-二聚体的升高,可特异的指示体内有血栓形成或溶栓治疗有效。因此,在溶栓的过程中,D-二聚体含量先升高,而后又降低,说明溶栓已达疗效;若升高后维持在一个高水平,则提示用药量不足。所以,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溶栓疗效的观察,指导用药的浓度。
备注: